在线咨询 切换到宽版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帖子
查看: 616|回复: 11

[求助] 折叠式共源共栅设计成单位增益放大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30 23: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设计单位增益放大器,采用折叠式共源共栅结构,输入阶跃信号,输出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过冲?无法下降在输入阶跃信号的低电平

WPS图片(1).png
WPS图片(2).png
发表于 2025-7-1 07: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轨对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 08: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波周期多大?运放的单位增益带宽多少,看起来是正常的延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2 00: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折叠式共源共栅设计



   
blue810204 发表于 2025-7-1 08:59
方波周期多大?运放的单位增益带宽多少,看起来是正常的延时


方波周期用的50ns。直流60dB,单位增益带宽只有48Mhz。
很奇怪,我在计算的时候明明用200Mhz的GBW,实际设计出来怎么就差这么多呢?求大佬帮我看看我的设计思路有没有问题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2 11: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啊 发表于 2025-7-2 00:44
方波周期用的50ns。直流60dB,单位增益带宽只有48Mhz。
很奇怪,我在计算的时候明明用200Mhz的GBW,实际 ...


手工计算过程没问题,唯一重要的就是你用的啥工艺,为啥还在拿UnCon来计算,.18工艺这个计算就已经和仿真有一定差距了,同时书上的所有理论都是简化过程,只是给你调试一个理论指导,如果差可以往哪个方向调试修改,实际仿真的结果肯定和理论计算有差距,可以用更精确的理论来代替,比如计算带宽可以用TT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2 13: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暖阳 发表于 2025-7-2 11:05
手工计算过程没问题,唯一重要的就是你用的啥工艺,为啥还在拿UnCon来计算,.18工艺这个计算就已经和仿真 ...


65nm工艺。那我在估算管子的尺寸的时候,用什么方式会比较合适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2 21: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要啊 于 2025-7-2 22:47 编辑


   
暖阳 发表于 2025-7-2 11:05
手工计算过程没问题,唯一重要的就是你用的啥工艺,为啥还在拿UnCon来计算,.18工艺这个计算就已经和仿真 ...


本来我是想增大W/L来增大gm,提高单位增益带宽的。我还想问问为什么输入管尺寸一增大,就会进入亚阈值区呢?

然后我就打断把主极点往外移动,所以等比例减小输出管的W、L,但是直流功耗就会增加,这个是什么原因呢?明明支路上的电流没有改变。求大佬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2 23: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啊 发表于 2025-7-2 13:19
65nm工艺。那我在估算管子的尺寸的时候,用什么方式会比较合适一点


65nm短沟道效应已经很严重了,用长沟道的计算公式必然不准,如果你不是那种熟练工程师,建议你可以学习一下gm/id的设计方法,这个对于短沟道适用,B站上也有相关教学视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2 23: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啊 发表于 2025-7-2 21:58
本来我是想增大W/L来增大gm,提高单位增益带宽的。我还想问问为什么输入管尺寸一增大,就会进入亚阈值区呢 ...


关于进入亚阈值,提供一种思路仅供参考,可能是由于宽沟道效应(即先进制程下阈值电压与沟道宽度也有关),短沟道效应等等二级效应,关于功耗增加,电流一定增加,偏置电路的所有理论推导都是基于饱和区公式所以你得先确定此时是不是所有管子都仍然工作在饱和区,包括偏置电路,先让所有管子都工作在饱和区,在先进制程下,直接W/L成比例变化,由于各种二级效应,静态工作点是可能会发生改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2 23: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啊 发表于 2025-7-2 13:19
65nm工艺。那我在估算管子的尺寸的时候,用什么方式会比较合适一点


如果你不是那种很熟练的工程师推荐可以使用GM/Id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7-15 00:22 , Processed in 0.13058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