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各位大牛: 最近一个项目中,用StarXRC 工具通过lef/def 方法写出spef以及后端的流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下:
1:用StarXrc -gui 通过lef/def 方式老老实实提取寄生参数,这个没有问题, standcell之间的连线也能提取出来,
但是用工艺厂提供的starxrc 里面拿的脚本提取寄生参数,发现少了很多的net, 99%的都当成floating net给移除了。
之前怀疑是map文件写错了,确认了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至少通过工具界面方式产生spef 是没有问题的。后面附上工艺厂提供的
脚本,就是搞不明白为什么两者有这么大的差异,是不是脚本里面的哪个命令错了还是怎么的? 不知道有没有遇到类似情况的?
2: 关于primetime 写出sdf 的问题:
关于信号或者cell的delay理论上应该有3种(best:typical:worst)延迟时间, 现在写出的sdf 里面就只有(best::worst),
没有typical的信心, 这样在$sdf_annotate后面的参数里面就无法使用TYPICAL, 如果读取的typical 情况下的sdf, 把TYPICAL
参数修改为MAXIMUM或者MINIMUN , 这样sdf里面的延迟信息就会反应到后仿波形里面
第一个问题是 写出sdf 用的是write_sdf -context verilog 参数, 是不是还需要什么参数才能写出(best:typical:worst)的格式。
第二个问题是 在sdf_annotate 里面只要能确认读入的sdf, 后面的scale_type参数不重要么,就如上面读入的是typical的sdf , 但是在 只有两种情下, scale_type 为MAXIMUM这样的混用没有问题么?
工艺厂提供的starxrc 脚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