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以下是我两周以来学习PCB布板的经验小谈。我也是初学者,欢迎和大家交流进步。 初次布板,看着复杂的电路图,心理就莫名的有畏缩的情绪。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但是工作迟早要做的,与其被动承受,不如如何思考效率的问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布好一块板是值得思考的。
经过分析总结,我们发现一个复杂的事物总是可以分解为若干部分,从简单慢慢改进,所谓之九层之台,始于垒土。那么针对一块较复杂的电路板而言,首先的工作是什么呢?当然是布局,这个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因为实际的板子涉及的东西很多有电磁兼容的考虑,有工艺的考虑等。就拿EMI来说吧,其中涉及到的东西一下子是难以说清的,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怎么办呢?怎么解决EMI的问题。我的观点是一定要抓住关键点,比如其中最重要的两条就是强电和弱电的区域要分明以及各元件之间的电气安全距离要了解清楚(这两点都要求我们在布板前应当认真了解清楚原理图的电路的具体工作细节及相关原理)。另外从工艺上考虑的要点是在自动化的加工过程中,关于贴片元件的自动贴片以及焊接系统的相关流程要清楚,其中的工作细节比如贴片元件应当在电路板中尽量摆放一个方向才能够减少加工产生的一些质量问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布局要点是pcb中电流的流向一定要分明,不能有不合理的绕圈与交叉。掌握了上述四个最重要的要点,就可以把pcb板的布局初步实现,接下来结合如丝印的要求等各布局标准要求再进行布局上的小调整。布局调整好了就是布线的问题了,但是布线该怎么实现呢,当然是在布局的基础上由人一条条把走线画上,这个时候不能选择自动布线,因为自动布线的效果往往造成相对过多的通孔出现。同时对于初学者而言,自动布线原则设计的不好很容易造成pc的长时间运转而根本收不到任何效果,反而有时候没设置好造成机器的死机。总之,布线无论对初学者还是技术大牛来说都是以手工为主。偶尔的自动布线只能作为自己手工布线的参考(目前的自动布线算法不尽人意)。另外关于电源线、地线、强电线路的线宽设置要满足一定的标准。当所有的线初步走完后,在满足间距要求的情况下能够加宽的尽量加宽处理。
这是两周以来我学习pads软件布pcb的经验总结,个人觉得经验具有通用性。
祝工作顺利,学习进步! |
|